首页 > 最新动态 > 行业简报(2025年第10期)
最新动态
行业简报(2025年第10期)
2025-10-313

    国家部委层面




01


1、2025年度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申报工作启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5年度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申报工作。2025年度项目申报将面向原材料、高端装备、消费品、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需求,聚焦智能工厂建设堵点痛点,发掘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深耕细分行业、具有工业基因的专业化供应商,强化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串珠成链”集成创新,增强人工智能技术与场景深度融合,深化国家、行业智能制造标准研制应用,推动形成先进适用、自主可控、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并应用验证。已揭榜项目验收工作同时启动。


2、云计算新规来了!两部门发文,涉及企业上千家

10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到2027年,新制定云计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项以上,不断健全云计算产业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以标准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成效更加凸显。加快云计算领域国际标准供给,促进产业全球化发展。

《指南》提出对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结构、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框架的建设思路,包括基础、技术、服务、应用、管理和安全等6个部分。其中,基础标准主要规范云计算术语概念、技术架构等;技术标准主要规范云计算基础支撑、平台、交互和部署等技术产品的设计与研发;服务标准主要规范面向云服务客户提供的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数据即服务、人工智能即服务、软件即服务、安全即服务等各类云服务;应用标准主要规范云计算与其他各类信息技术和行业的融合应用;管理标准主要规范云计算解决方案和云服务的设计、交付部署、运营、运维以及质量评价全生命周期管理;安全标准主要规范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系统安全、服务安全和应用安全。

3、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第十二次中小企业圆桌会议
10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第十二次中小企业圆桌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促进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听取企业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柯吉欣出席会议。
会上,李乐成指出,大力发展生物制造对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对生物制造等作出战略部署,强调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科技攻关,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进一步增强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创新实力,推动重大技术突破。要积极服务市场,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围绕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提供优质生物制造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要突破领域界限,主动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相融合,加快在食品、医药、化工、能源等领域交叉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区内动态




02


1、征集:2025年广西“人工智能+制造”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

为深入推进广西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现启动2025年第一批“人工智能+制造”资源池征集工作,并同步开展2025年第二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资源池(以下简称“数字化转型资源池”)征集工作。

申报方向及要求:一、“人工智能+制造”资源池申报方向包括: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装备与系统服务商及数据要素服务商。二、数字化转型资源池申报方向包括:工业互联网应用产品、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网络、工业互联网安全、数字化转型咨询服务商及其他(系统集成商、园区类平台等)。三、“人工智能+制造”资源池和数字化转型资源池相互独立,企业若同时申报两个资源池,需分别提交申报材料。已入选数字化转型资源池的企业(详见附件8),如具备人工智能相关服务能力,可继续申报“人工智能+制造”资源池。若该类企业原申报方向已涵盖“人工智能+制造”资源池的相关方向,将自动纳入“人工智能+制造”资源池(详见附件9),亦可选择重新申报。四、每家企业申报每个资源池的方向原则上不超过3个。

 

2、广西开展2025年制造业企业培优育强服务券第二次兑付结算工作

根据《广西制造业企业培优育强服务券管理办法》(试行)(桂工信规范〔2024〕9号)规定,我厅决定开展本年度第二次服务券(通用券)兑付结算工作,请有意兑付服务券的服务商根据通知要求合理安排合同执行进度,提前筹备并上传申请兑付结算所需佐证材料,自行核对合同内容与佐证材料的匹配情况,按时提交申请,确保满足兑付要求。兑付结算工作开始后,请各服务商密切关注平台审核信息推送,及时操作处理,确保申请可按流程完成审核。

未尽事宜,按照《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印发广西制造业企业培优育强服务券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桂工信规范〔2024〕9号)文件要求执行。

 

3、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申报自治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促进组织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有关工作部署,以专业化组织促进12个自治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现就做好自治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促进组织申报有关事项,申报对象:在先进制造业集群内,在政府的指导或引导下,由集群龙头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单位发起成立的,专业服务集群建设发展的第三方法人组织。可以是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非盈利性组织,也可以是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科研机构等市场化运作的盈利性中介组织,还可以是以上组织的联合体。

自治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促进组织申报材料截止上报时间为2025年10月31日。请符合条件要求的单位,及时上报申报材料。

 

4、三年行动计划!广西构筑糖产业“两核一极两区”发展格局

为推动糖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支撑广西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定本行动计划。 

计划到2025年,糖料蔗机械化收获水平不断提升,产业链不断延伸,糖产业链工业产值达720亿元。到2026年,深入实施延链补链建链强链,糖产业链工业产值达760亿元。到2027年,在稳定糖料蔗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延链补链建链强链,提升蔗糖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力争糖产业链工业产值达810亿元。

 

5、食品产业:实施十大行动!广西大力推动食品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发展

为推动食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支撑广西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定本行动计划。

力争2025年—2027年,食品加工产业(不含制糖产业链)实现工业产值分别实现2775亿元、2990亿元、3215亿元,2027年食品加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1350家。努力打造一批超千亿、500亿级、百亿级传统优势食品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小而美”“优而特”的全国知名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力争2027年推动5个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进入国家重点培育名单。

 

6、通知|关于举办第五届智能制造创新大赛的通知

为加快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系统升级和模式变革,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将联合有关单位共同举办第五届智能制造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大赛旨在通过搭建高水平竞技平台,激发智能制造领域创新活力,加速智能装备、工业软件、数据集等核心要素的协同创新,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与制造全流程深度融合。通过比赛选拔优秀解决方案,培育智能制造标杆案例。

符合参赛条件的单位和团队自行登录大赛官网报名参赛。各赛道注册报名和参赛项目提交截止时间详见大赛官网。

    会员风采




03







    其他省市动态




04

 

1、四川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

四川省通信管理局联合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印发《四川省打造 “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2025—2027 年)》。方案提出实施网络设施、技术产品、融合应用、产业生态、公共服务五大升级行动,包括规模推广工业 5G 虚拟/混合专网、打造 “小快轻准” 工业级5G终端产品和解决方案、加快 “5G+工业互联网” 典型应用场景推广等内容。


2、湖南省数据局关于公布“人工智能+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的通知

10 月 13 日,湖南省数据局在前期印发《关于征集 “人工智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典型应用场景的通知》,结合各地各有关单位立足实践、提炼总结后积极申报的一批场景案例,正式公布 “人工智能+全域数字化转型” 典型应用场景名单。此举通过树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示范标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省政务、产业、民生等各领域的深度应用,加速全域数字化转型进程。


3、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10 月 21 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 年)》,鼓励地市设立 “模型券”,支持企业购买工业模型服务。发挥省市合力,通过 “算力券”“训力券” 等政策工具,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资金支持,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同时,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协同赋能,支持企业建设融合人工智能的跨行业跨领域和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4、《浙江省推动智能体创新应用的行动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10月22日,《浙江省推动智能体创新应用的行动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到2027年,培育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体开发平台10个、高价值场景100个、智能原生产品(服务)1000项,部署推广至应用企业10000家,率先实现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 90%,打造全国 “人工智能+” 应用高地,基本形成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


END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